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院所新闻→院内要闻
玉米宽窄行交互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现场会召开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7-06-21

    6月15日,我院主持的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吉林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研究成果——玉米宽窄行交互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现场会在梨树县和公主岭市范家屯镇召开。省科技厅副厅长张伟汉,农村发展处处长陈忠亮,省农委副主任隋鹏飞,省财政厅处长贾文哲,省农科院副院长罗振锋、科研处处长姜赛玉、副处长张永峰、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王立春、副主任边少锋,以及8个示范县(市)技术依托单位领导,有关新闻媒体的记者、以及科技示范户的农民参加了现场会。

    会议由陈忠亮处长主持。省农科院刘武仁研究员详细介绍了玉米宽窄行交互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操作规程和技术效果。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技术人员介绍了示范情况。与会人员分别参观了试验田现场和示范田现场。

    玉米宽窄行交互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经过10余年时间研究的适合吉林省气候特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该技术成果2003年通过省级鉴定(验收),并且获国家发明专利号:ZL 00 1 24720.4;2006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与传统的耕种方式不同,使用该技术耕种玉米,可以加深耕层,改善耕层的物理性状,减少径流,接纳和储存更多的降水,使玉米根部形成耕层土壤水库,不仅可做到伏雨秋用和春用,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还可以在农肥肥源不足,秸秆安全还田尚无好的方法时,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风蚀作用。并且,由于该耕作方法是在春季不整地的情况下直接播种,有利于保墒、保苗,能节约用种量,降低成本,并可以恢复地力、保证苗带处于良好的土壤环境;通过土壤水库提供充足的水分,保证苗期生长,解决春季水分供求矛盾。

    该项成果已经在我省8个示范县(市)累计建设了核心区6.3万亩、示范区306.6万亩,辐射区3018.4万亩,增产玉米210万吨,增加农民收入20亿元。建设专用玉米生产基地49.9万亩,为吉林省玉米产业生产发展和提高玉米生产效益提供了基地和样板。建设超高产田314亩,最高产量达到1150.4公斤/亩。

    为了进一步加强粮食科技工作,努力提高粮食科技创新成果,国家决定继续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并把该工程第二阶段项目作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专项。我省承担了该项目的“东北平原中部(吉林)春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将在我省玉米主产区分别建设核心区1万亩、示范区100万亩、辐射区1000万亩。核心区产量水平由前3年的600—650公斤/亩,提高到650—700公斤/亩;示范区产量由前3年的550—600公斤/亩,提高到600—650公斤/亩;辐射区产量由前3年的500—550公斤/亩,提高到550—600公斤/亩,平均每亩增加直接经济效益37.5元。

    使用该技术后,土壤有机质呈上升的趋势,土壤容重降低,物理性状向良性方向发展。该技术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每公顷可以节约成本300-500元,产量与现行耕法比提高10%以上。目前,此项技术已在玉米主产区吉林省的洮南、九台、乾安、公主岭、梨树等县(市)及黑龙江的部分地区推广应用。

    最后,张伟汉副厅长,罗振锋副院长分别讲话。认为玉米宽窄行交互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目前解决我省玉米生产中存在的许多问题的一项有效措施。希望承担项目的各示范县(市)要把示范推广这项技术作为一项目重要工作来抓,加强领导,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抓出成效,促进玉米生产水平的提高,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岳玉兰)

版权所有: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 技术支持: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联系地址: 吉林省长春市生态大街1363号   邮  编:130033
联系电话:0431-87063030   传  真:86-0431-87063028
ICP备案号: 吉ICP备090035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