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科技信息→农业新政
让供销社离“三农”更近些——《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解读
文章来源:吉林日报 发布时间:2015-10-26

供销合作社作为服务“三农”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应有之义,也是供销合作社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提高服务能力的必然要求。

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省委省政府下发了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关键点在哪里?突出解决什么问题?突破点又在哪里?为此,记者采访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实施意见进行解读。

始终坚持为农服务是改革的主线和关键

“当前,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步入新阶段,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农民生活需求加速升级,迫切需要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需要多层次、多样化、便利实惠的生活服务。”省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吴晓光表示,为“三农”服务是供销合作社的办社宗旨,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就是要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大局,始终把服务“三农”放在首位,做到为农、务农、姓农。

我省是农业大省,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兴起、农业规模经营的稳步发展、农村劳动力结构的深刻变化等一系列变化,表明传统农业正在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型。如何更好为农服务,解农民之忧成为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供销社根植基层,要面向农业现代化、面向农民生产生活,推动供销合作社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在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农村服务等重点领域和环节为农民提供便利实惠、安全优质的服务。”吴晓光说,始终坚持为农服务是供销合作社的立身之本、生存之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涉及方方面面,为农服务是主线和关键。我们所采取的各项改革举措,都是为了使供销合作社成为面向农业现代化、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繁荣城乡经济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 

继续完善基层组织网络是改革着重解决的问题

经过多年改革,我省供销社的发展活力、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今年前7个月,全系统销售额达169.9亿元,利润1.6亿元,同比增长34.4%。目前省供销社拥有9个市州级供销社,49个县级社,563个基层社,880个社有企业。

尽管如此,一些长期制约供销合作社发展的体制机制矛盾尚未根本解决。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层社改造基本完成。全省90%以上的乡镇基层社得到改造,60%的基层社推进规范化建设,农民生产、生活服务不断完善,基层服务能力加快提升。

“基层社作为供销合作社的毛细血管,也是我们为农服务的前沿阵地,因此,努力建好基层网络,密切与农民的联系,是我们下步深化综合改革的发力点和着力点。”吴晓光说,只有发展好基层社,才能不断提高供销合作社的经济实力和服务水平。当前我省基层供销合作社发展还不均衡,个别乡镇还有空白点,这是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意见提出,基层社空白地区可按照合作制、开放办社原则,采取供销合作社企业铺设网点、联合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村能人或经纪人合作等方式,利用供销合作社无形资产加快创办和重建。这对基层社的建设改造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推动合作经营转型升级是改革的突破口

去年以来,全省供销社“三市十县”综合改革试点布局渐成模样,一个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依托小区域农产品资源优势试点搭建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正在形成,在拓展服务空间、提升为农服务水平、破解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作出了一系列大胆而有益的探索。

在永吉县一拉溪镇陡嘴子村,面积近1700平方米的基层服务社让村民不出村就可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服务,服务社为当地农民提供日用工业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购买、餐饮、图书阅览、洗浴理发、农机修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多种服务。在我省,像陡嘴子村这样的基层服务社已发展到3377家,极大地服务和方便了农民生产生活。

榆树市五棵树镇供销社农资配送中心,采取化肥集中采购、统一品牌、统一配货的现代营销模式,建立起以基层供销社为终端的农资连锁配送网络,深受农民欢迎。

基层是供销合作社的基础,没有基层这个平台,综合改革、为农服务就失去了载体。意见明确提出了基层社的改革方向:经济实力较弱、资产质量不优的基层社,采取专项资金投入、社会资本投资合作开发、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有龙头企业带动等多种方式提升经营服务能力。扩大经济实力较强的基层社服务领域,积极发展生产、供销、消费、信息、信用等合作,加快建成以农民为主体的综合性合作社。

“这些基层网点在促进当地农业生产发展、方便农民生活方面作用明显。下一步重点要从流通服务向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延伸拓展,要加快对服务效果好、深受农民欢迎的社区服务中心模式的推广和提升。在推广中,要讲求覆盖面,更要注重质量,真正把基层建成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吴晓光说。

版权所有: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 技术支持: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联系地址: 吉林省长春市生态大街1363号   邮  编:130033
联系电话:0431-87063030   传  真:86-0431-87063028
ICP备案号: 吉ICP备090035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