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党群工作→群团工作
我院青年博士服务团赴吉林西部调研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02
    按照《关于开展“农业科技青年博士服务团‘走进农村’服务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院团委于7月23日至25日,组织我院农业科技博士服务调研团第一小组一行6人,赴我省西部乾安、通榆、洮南、镇赉四县(市)开展服务调研活动,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在调研小组成员共同努力下,为期3天的服务调研活动圆满结束。
  本次服务调研活动紧密结合我省西部农业产业特点,选派了生物技术研究所李晓辉博士、植保所张正坤博士,畜牧分院李兆华博士、闫晓刚博士,大豆所王跃强博士。“博士服务团”涵盖了畜牧、动物营养、植物保护、生物技术、大豆等5个专业。院团委高度重视此次活动,院团委书记周艳春亲自带队,并邀请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晓辉担任第一小组组长。第一小组一行6人先后到达我院资环所、畜牧分院、洮南试验站、水稻所的示范基地开展了服务调研活动。
  在乾安,服务调研组深入资环所的示范基地赞字乡父字村,首先,资环所高玉山老师详细讲解了我院的膜下滴灌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通过实施该项技术,可降解膜的成功利用给当地村民带来了福音,既减少了白色污染,又给村民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父字村有400多公顷的膜下滴灌玉米田,平均增产达到2500-3000公斤/公顷。在种植大户及养殖大户调研学习过程中,博士团有关成员对一些生产实际问题(例如,玉米螟多的原因及防治)进行了现场技术指导。在与村民座谈时,村民们说:“我们就希望你们这些专家、博士多和我们聊一聊,多给我们一些指导。”
  在通榆县,服务调研组与通榆县畜牧总站进行了座谈,全面了解通榆县养殖业特别是草原红牛养殖发展状况。服务调研组随后还参观了通榆县三家子种牛繁育场。通榆县是我院草原红牛研究示范基地,草原红牛就是在这里成功培育。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我院几代养牛专家就是在这里几十年如一日,不辞辛劳,用青春和汗水,谱写出了中国草原红牛的壮丽篇章。在通榆县的服务调研,大家感受更多的是我院前辈专家们那种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及对农业科研无限热爱的崇高的意志品质和精神追求。
  在洮南市,在我院洮南实验站徐常洪站长的支持下,调研组与洮南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周边村屯建立了联系,通过与这些部门的座谈,我们掌握了整个洮南地区的基本农业概况,提出许多农业当前遇到的技术难题,如地膜降解慢、近年来病虫害发生较重、作物的重茬与连作带来危害等,并提出中肯意见,现在洮南市地区种植品种基本是国外及省外品种,希望我院研制更多适宜吉林省西部地区的玉米品种。其中一位村长说,以前卖农药、卖化肥的都会下乡培训,目的是让老百姓买他们的产品,那样会让我们非常反感,你们的到来是我们最欢迎的,你们是能帮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后小组成员参观了洮南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试验基地,并提出建议,可以把洮南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示范基地作为我院青年人科技实践培训基地
  在镇赉县,服务调研小组人员在调研活动深受教育。嘎什根乡是我院水稻所研究示范基地,25年来,水稻所几代专家坚持在嘎什根乡进行盐碱地水稻种植攻关研究和技术服务。在水稻所几代人的接力攻关下,盐碱地开发种稻这一曾经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如今变成了现实,嘎什根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全县最穷困的乡镇之一变成现今全县最富裕乡镇之一,全乡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普及率达95%以上。
  三天的调研服务结束了,农业科技博士服务团成员感触很深,受益匪浅,一方面使青年博士真正从实验室走到田间,与农民面对面交流,学到了我院老一辈专家奉献科研、服务农民的光荣传统和科学精神,了解到了农业生产和农民对农业科技的渴求,了解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以后科研立项和针对性技术服务积累了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为我院青年专家之间在不同学科间相互交流与学习搭建了实践平台,对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继承我院优良传统创造了良机。同时,也拓宽了我院与当地政府和农技推广部门沟通渠道。 
      (周艳春)

 
版权所有: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 技术支持: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联系地址: 吉林省长春市生态大街1363号   邮  编:130033
联系电话:0431-87063030   传  真:86-0431-87063028
ICP备案号: 吉ICP备090035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