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院所新闻→媒体报道
吉林日报 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科技支撑 ——省农科院贯彻落实省委1号文件精神扫描
文章来源:吉林日报2013年03月30日第六版 记者李双艺 发布时间:2013-04-10

    蛇年伊始,省委1号文件的暖风唤醒吉林大地。
  刚刚下发的省委1号文件,连续聚焦“三农”,要求加大科技驱动力度。确定了2013年全省粮食总产稳定在650亿斤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2%以上等目标,并将大力推进种业振兴、集成推广应用重大增产技术、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建设玉米核心示范基地、积极推进科技示范区和科技园区建设列为2013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的重点任务。
省委1号文件,把农业科技摆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省农科院以此为契机,积极贯彻落实省委1号文件精神,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2013年的目标和任务,以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和农民增收为主要任务,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加速推进成果转化,积极开展科技培训,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力科技支撑和有效科技服务。
大力推进种业振兴
  省农科院在我省粮食品种选育、品种改良及技术推广方面起到不可替代作用,在新品种筛选、繁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他们进一步强化改革创新,为种业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加速突破性优良品种选育。针对我省农作物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狭窄、亟待拓宽的现状,省农科院通过多种渠道,进一步加大了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和鉴定。利用农业生物技术平台,开展控制重要目标性状功能基因的发掘工作,进行有突破性的优质、超高产、节水抗旱、重大病虫害高抗育种材料创制。
  大力进行农作物育种技术创新。省农科院继续开展玉米单倍体规模化育种技术研究,创制高频诱导率新诱导系,推进了我省玉米育种方法整体升级,为全省农作物育种技术由传统育种向现代高效育种转变提供技术支撑。
  进一步完善吉农高新商业化育种机制。省农科院整合了东北生态区内种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工厂化的育种模式,打造一支精英型商业化育种团队。
 加速异地育种站和生产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提高良种生产能力。省农科院坚持种业发展面向全国市场,针对全国不同生态区气候特点,在全国范围内建立10——20个异地育种站,选育出符合辐射区种植的优良品种,填补吉农高新在国内部分省份无销售品种的空白。建设国内一流的种子加工仓储中心和配送体系,提高加工和仓储能力。省农科院加速建设新种子加工线,大幅度提高种子质量标准,确保销售的种子粒粒为精品;按照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的标准,建设种子仓储中心。
  集成推广应用重大增产技术
  省农科院集成推广应用一批重大增产技术和农作物新品种,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支撑,通过各种示范推广活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继续通过科技特派员、专家大院等平台,推广测土施肥、生物防螟、种子等离子处理、玉米宽窄行休闲交替种植、地膜覆盖与膜下滴灌等重大增产技术,加强具体技术指导。大力推广玉米、水稻、大豆、高粱、花生新品种,充分发挥新技术、新品种在我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中的强力支撑作用。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省农科院注重在生产中发现问题,寻找课题,开展技术攻关,提高技术推广的入户率和到田率。
  继续推进“两户”、“双百工程”的实施,满足农民生产实际需求。省农科院继续通过选派100名科技人员,与100家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养殖大户和农村合作组织进行对接服务(双百工程),主动提供人员培训、成果对接、技术咨询服务。通过已建的科技示范户、联系户(两户)将技术应用普及到覆盖区域,主导品种推广到适宜种植区域,配套栽培技术指导到位,让农民真正掌握技术要点,推进技术成果转化,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新遴选一批科技意识强、积极性主动性高的种植养殖大户、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建好示范户和联系户,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与协调,建好“两户”工作的综合性示范基点。
  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
  省农科院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解决制约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整合资源,构建省级优秀创新团队。省农科院在牵头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的过程中,对在学科领域、科技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的单位或团队进行整合,组建一批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解决关键与共性技术问题的省级农业科技创新团队。
  开展联合攻关,解决关键和共性技术难题。省农科院针对我省农业生产缺少有竞争力的自主培育的农作物品种,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联合省内科研单位开展了主要粮食作物超高产栽培技术等课题研究,为我省种业发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保障。为了加强组织管理,省农科院成立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全省优势农业科技资源整合,针对影响我省农业生产关键和共性技术等课题开展联合攻关。
  建设玉米核心示范基地
  省农科院建设玉米核心示范基地,为玉米持续增产提供样板和服务。整合项目,建设5个核心示范基地。牵头成立吉林省玉米科技行动联合工作组。将“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有机整合、协同实施,在我省东、中、西不同区域建设吉林省玉米增产增效试验示范核心基地。通过试验示范基地,在东、中、西不同生态区进行玉米新品种的测试与筛选,评价新品种的生态适应性和产量潜力,筛选出适应不同生态区种植的玉米新品种;针对我省不同生态区玉米生产技术层面问题,开展寒地玉米秸秆快速还田技术、玉米覆盖保墒水肥一体化技术、玉米增密抗倒防衰稳产高产抗逆技术、盐碱旱作农田水盐动态观测、玉米全程机械化轻简化高效技术及农田环境变化观测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展不同生态区玉米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提出不同生态区玉米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将试验示范基地建成吉林省玉米增产增效新技术的发源地和辐射源,为提高吉林省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及国家粮食持续增产提供示范样板与技术服务。
推进科技示范区和科技园区建设
  省农科院做好技术依托,推进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结合园区规划,提供培育园及新区建设的技术支撑。省农科院继续对园区内现有示范基地及示范园的示范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及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及良种培育、耕作栽培、种养技术等提供技术支持;继续加强园区良种培育园建设,开展玉米、水稻、大豆三个作物共100公顷的示范基地建设;对示范园区内的“迎新项目区”和“响水核心区”两个新区建设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积极协助园区申报国家、省、市科技开发、成果转化项目,完成相关项目的建设工作。组织专家对示范区内种、养大户及及农民骨干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培训。

记者李双艺
蛇年伊始,省委1号文件的暖风唤醒吉林大地。
  刚刚下发的省委1号文件,连续聚焦“三农”,要求加大科技驱动力度。确定了2013年全省粮食总产稳定在650亿斤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2%以上等目标,并将大力推进种业振兴、集成推广应用重大增产技术、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建设玉米核心示范基地、积极推进科技示范区和科技园区建设列为2013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的重点任务。
省委1号文件,把农业科技摆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省农科院以此为契机,积极贯彻落实省委1号文件精神,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2013年的目标和任务,以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和农民增收为主要任务,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加速推进成果转化,积极开展科技培训,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力科技支撑和有效科技服务。
大力推进种业振兴
  省农科院在我省粮食品种选育、品种改良及技术推广方面起到不可替代作用,在新品种筛选、繁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他们进一步强化改革创新,为种业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加速突破性优良品种选育。针对我省农作物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狭窄、亟待拓宽的现状,省农科院通过多种渠道,进一步加大了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和鉴定。利用农业生物技术平台,开展控制重要目标性状功能基因的发掘工作,进行有突破性的优质、超高产、节水抗旱、重大病虫害高抗育种材料创制。
  大力进行农作物育种技术创新。省农科院继续开展玉米单倍体规模化育种技术研究,创制高频诱导率新诱导系,推进了我省玉米育种方法整体升级,为全省农作物育种技术由传统育种向现代高效育种转变提供技术支撑。
  进一步完善吉农高新商业化育种机制。省农科院整合了东北生态区内种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工厂化的育种模式,打造一支精英型商业化育种团队。
 加速异地育种站和生产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提高良种生产能力。省农科院坚持种业发展面向全国市场,针对全国不同生态区气候特点,在全国范围内建立10——20个异地育种站,选育出符合辐射区种植的优良品种,填补吉农高新在国内部分省份无销售品种的空白。建设国内一流的种子加工仓储中心和配送体系,提高加工和仓储能力。省农科院加速建设新种子加工线,大幅度提高种子质量标准,确保销售的种子粒粒为精品;按照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的标准,建设种子仓储中心。
  集成推广应用重大增产技术
  省农科院集成推广应用一批重大增产技术和农作物新品种,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支撑,通过各种示范推广活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继续通过科技特派员、专家大院等平台,推广测土施肥、生物防螟、种子等离子处理、玉米宽窄行休闲交替种植、地膜覆盖与膜下滴灌等重大增产技术,加强具体技术指导。大力推广玉米、水稻、大豆、高粱、花生新品种,充分发挥新技术、新品种在我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中的强力支撑作用。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省农科院注重在生产中发现问题,寻找课题,开展技术攻关,提高技术推广的入户率和到田率。
  继续推进“两户”、“双百工程”的实施,满足农民生产实际需求。省农科院继续通过选派100名科技人员,与100家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养殖大户和农村合作组织进行对接服务(双百工程),主动提供人员培训、成果对接、技术咨询服务。通过已建的科技示范户、联系户(两户)将技术应用普及到覆盖区域,主导品种推广到适宜种植区域,配套栽培技术指导到位,让农民真正掌握技术要点,推进技术成果转化,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新遴选一批科技意识强、积极性主动性高的种植养殖大户、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建好示范户和联系户,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与协调,建好“两户”工作的综合性示范基点。
  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
  省农科院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解决制约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整合资源,构建省级优秀创新团队。省农科院在牵头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的过程中,对在学科领域、科技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的单位或团队进行整合,组建一批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解决关键与共性技术问题的省级农业科技创新团队。
  开展联合攻关,解决关键和共性技术难题。省农科院针对我省农业生产缺少有竞争力的自主培育的农作物品种,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联合省内科研单位开展了主要粮食作物超高产栽培技术等课题研究,为我省种业发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保障。为了加强组织管理,省农科院成立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全省优势农业科技资源整合,针对影响我省农业生产关键和共性技术等课题开展联合攻关。
  建设玉米核心示范基地
  省农科院建设玉米核心示范基地,为玉米持续增产提供样板和服务。整合项目,建设5个核心示范基地。牵头成立吉林省玉米科技行动联合工作组。将“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有机整合、协同实施,在我省东、中、西不同区域建设吉林省玉米增产增效试验示范核心基地。通过试验示范基地,在东、中、西不同生态区进行玉米新品种的测试与筛选,评价新品种的生态适应性和产量潜力,筛选出适应不同生态区种植的玉米新品种;针对我省不同生态区玉米生产技术层面问题,开展寒地玉米秸秆快速还田技术、玉米覆盖保墒水肥一体化技术、玉米增密抗倒防衰稳产高产抗逆技术、盐碱旱作农田水盐动态观测、玉米全程机械化轻简化高效技术及农田环境变化观测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展不同生态区玉米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提出不同生态区玉米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将试验示范基地建成吉林省玉米增产增效新技术的发源地和辐射源,为提高吉林省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及国家粮食持续增产提供示范样板与技术服务。
推进科技示范区和科技园区建设
  省农科院做好技术依托,推进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结合园区规划,提供培育园及新区建设的技术支撑。省农科院继续对园区内现有示范基地及示范园的示范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及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及良种培育、耕作栽培、种养技术等提供技术支持;继续加强园区良种培育园建设,开展玉米、水稻、大豆三个作物共100公顷的示范基地建设;对示范园区内的“迎新项目区”和“响水核心区”两个新区建设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积极协助园区申报国家、省、市科技开发、成果转化项目,完成相关项目的建设工作。组织专家对示范区内种、养大户及及农民骨干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培训。

版权所有: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 技术支持: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联系地址: 吉林省长春市生态大街1363号   邮  编:130033
联系电话:0431-87063030   传  真:86-0431-87063028
ICP备案号: 吉ICP备090035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