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院所新闻→媒体报道
吉林广播网:奏响“大豆振兴”的吉林强音
文章来源:吉林广播网 发布时间:2020-12-20

大豆是我国当前供求矛盾最为突出的粮油兼用作物。在国家实施的“大豆振兴计划”中,吉林扮演着重要角色,从育成世界第一个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到审定世界首个大豆杂交种,吉林不断奏响“大豆振兴”的“强劲音符”。

不久前,吉林省农科院选育的大豆品种“吉育86”在新疆实收计产达到6803.1公斤/公顷,刷新了全国高产记录。吉林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所长张伟表示:“这个品种不但在新疆实现了高产,在我们吉林省也多次创高产纪录。(这个品种的主要)特点,一个是籽粒大,另外一个三四粒荚比较多,尤其四粒荚比例比较高,植株也比较多。每一个品种都得将近八至十年的选育。(现在的市场认可度)也非常好。这个在中部地区,像我们公主岭、农安、长春附近的种这个品种面积非常大。”

事实上,这并不是吉林大豆初次“发声”。早在27年前,吉林省农业科研人员就在大豆研究领域“一鸣惊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孙寰研究员团队,历经十年艰辛,通过大量的远缘杂交,成功地获得了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这项成果国际首创,在学术上和商业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1993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向全世界播报了这项来自吉林的科研成果,如今已经81岁高龄的孙寰研究员为那一天奋斗了整整十年:“从83年一直到93年,就是三个人吧,花了十年时间。在好几万资源里面找这个不育细胞质。这个细胞质有没有,在什么地方,谁也不知道。如果没有的话,也可能干十年二十年你也找不着。(如果)有,在这么多资源里面来也不太容易找。这是一个思想问题,把全世界搞大豆的科学家吓着了,不好找他就不去找。”

记者:“也就是说您在寻找的时候也不确定它有没有,但是你也没有放弃寻找的原因是什么?”

孙寰:“我不知道有没有,但是我为什么敢去做这件事。因为这个有没有决定你手头里的大豆种质资源是不是丰富,中国的大豆品种资源是首屈一指,全世界最多的,他要是有,首先在中国找到。你身在中国,找到的几率就比别人多。”

之所以执著地寻找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是因为有了它,才有可能培育出杂交大豆,让大豆产量大幅度增加:“我们国家大豆所处的地位非常重要,特别是饲料工业和我们全民需要蛋白,需求量非常大,上亿吨,国内只能产一两千万吨,生产不出来那么多大豆,关键的因素就是我们地少。大部分80%以上都靠进口。那么在进口的情况下,自己大豆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就必须努力提高产量,和国外大豆竞争,所以研究工作就显得更加突出。不搞研究,用少的地种更多的大豆就是不可能了,就是逼着你必须出手一些比较绝的招儿或者有更突出的成果,保住一定的比例,如果搞不好还得下降,更没有话语权了。”

于是,在经过了十年的探索之路,取得里程碑式进展后,更多科研人员加入到了孙寰的大豆研究团队,向着培育杂交大豆的目标发起攻关,而这一走,便又是一个十年。孙寰表示:“从1993年到2003年又一个十年,在杂交大豆所涉及的所有领域进行全面的攻关,我们这个课题组也扩大了,研究的领域也扩大了。这个阶段几乎解决了与杂交大豆制种、育种、三系生产有关的所有的技术关键。建立了一个适合杂交大豆育种这样一个育种程序和一些设施的开发建设。”

2002年,吉林省成功育成并审定了全球第一个大豆杂交种“杂交豆1号”,世界大豆科技前沿领域再次奏响吉林强音。两年后,被业内誉为“中国杂交大豆之父”的孙寰到了退休年龄,却并没有告别他倾注了毕生心血的杂交大豆,而在吉林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更多中青年科研人员继承老一辈的“衣钵”,不断开拓进取,勇往直前。

2019年,我国实施“大豆振兴计划”,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遵循着新时代发展的理念和逻辑,融会贯通。吉林农业科研人,凭借敏锐、坚守的精神底蕴和孜孜不倦的创新特质,再次与时代脉动呼应,同频共振。

三十余载,深耕不辍,吉林省农科院的大豆专家们不仅育成世界第一批大豆杂交种,也开发了利用蜜蜂为大豆传粉技术,建立了杂交大豆选育平台和高效制种技术体系,创造了我国继杂交水稻之后又一个影响世界的农业科技成果。此外,多个特色小粒黄豆品种备受日韩等国加工企业青睐,累计为国家创汇2.5亿美元,为农民增收10亿元。吉林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所长张伟表示:“原来杂交种制种产量十几公斤,通过这些年的研究,近些年实现了连续五年以上产量达到七十公斤以上,这是一个制种产量的稳定突破。那么,品种选育方面,除了我们第一个杂交种,现在已经选育了二十多个杂交大豆品种,杂交种数量也实现了突破。常规大豆从品质上高油、高蛋白品种都有,从产量上我们也是全国纪录保持者,吉林省老百姓种植的多数是我们的品种,市场占有率一直在45%以上。”

近年来,省农科院科研人员还将品种优化、群体构建、养分调控等技术与全程机械化技术进行集成,制定、发布并实施吉林省中、东部高产栽培地方标准,实现增产10%以上。

眼下,省农科院大豆所的科研人员正忙着为新收集的上百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农艺性状调查和抗病虫鉴定,准备进入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库。张伟表示:“因为栽培大豆是由野生大豆驯化来的,在选的过程中,有一些有可能抗性优良形状被选没了。无论是抗性还是品质,野生大豆籽粒里有好多优异的基因。我们可以把这些收集、鉴定完以后,知道哪个野生大豆具有哪些优异基因,再导入到栽培大豆里,以提高栽培大豆的相关的基因。”

作为全国最早对野生大豆资源进行收集和研究的省份,我省已建立野生大豆动态监控点5498个,截至目前,共收集、保存野生大豆资源19805份,拥有全国最大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地方库,为我国野生大豆资源原位保护和异位保护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大豆产业崛起,提供了更多底气和后劲儿。张伟表示:“高产,优质,多抗一直是我们品种选育的一个目标,未来,我们还是以大部分精力来攻关杂交种优势,一方面去选出一个跳跃式产量提高的品种,另一方面也保持我们国际领先地位。产量提高了,农民收益就提高了。农民收益提高了这个产业就好了。往小了说是保农民,往大了说是提高国家大豆抵御安全风险自给力。只要是单产提高了,对我们国家的粮食供给,大豆的供应和农民的增收都是有非常大的意义,这也是我们最终能创造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原文链接:http://www.jlradio.cn/html/4/2020/12/20/422764.html

版权所有: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 技术支持: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联系地址: 吉林省长春市生态大街1363号   邮  编:130033
联系电话:0431-87063030   传  真:86-0431-87063028
ICP备案号: 吉ICP备090035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