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院所新闻→媒体报道
吉林日报 吉林省农科院创建优质肉牛规范化技术体系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3-08-13

 

2013年8月2日吉林日报第13版(王柏涛 记者 李双艺)

  针对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吉林省农科院畜牧科学分院从肉牛遗传改良、高效繁育、精细化饲养、疫病防控、精深加工等关键环节,组成产学研联盟,开展技术攻关与集成示范,构建了支撑肉牛产业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

  在畜牧实施过程中,以副院长赵玉民研究员为首的科研团队,利用分子设计育种和多性状基因聚合技术,挖掘出与草原红牛(肉用品系)和延黄牛生长发育、肉质性状相关的10个优异基因;培育出携带优异基因的草原红牛种公牛16头,延黄牛种公牛21头;组建了草原红牛核心群375头,延黄牛核心群423头。建立了基于新型AI和胚胎工程技术的肉种牛高效繁育技术体系,通过营养调控和优化冻精生产工艺等技术手段,使优秀种公牛年产冻精提高到2.78万剂/头;利用杂种优势分子预测技术,优选出优质肉牛轮回杂交模式;揭示了肉牛不同遗传基础与日粮营养水平之间的互作规律,确定了不同遗传基础杂交肉牛最佳育肥模式;建立了母牛规模化饲养示范模式,研制出适合于现场操作、简便易行的母牛发情和妊娠诊断试纸条,形成了优质肉牛精细化饲养技术体系。研制出犊牛腹泻、牛副结核分子诊断方法与快速诊断试剂盒;制定了犊牛腹泻、牛副结核、布氏杆菌病、牛支原体肺炎等疫病的防治技术规范和净化方案。研发了牛肉及副产物精深加工工艺,开发了重组雪花牛肉、离子化骨钙饮料、高钙口服液和血红素铁胶囊等系列产品,使企业年收入增加1.2亿元,肉牛屠宰量提高了33.51%。项目实施期间,新建优质肉牛标准化饲养小区23个,年新增出栏优质特色肉牛18.4万头、优质杂交肉牛32.3万头(合计50.7万头)。国家授权专利3项;颁布国家标准2项,企业标准7项,出版著作4部,发表论文85篇,培养研究生46人;培养后备人才52人,技术能人2967人。

  项目的实施,增加了肉牛产业的科技含量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了肉牛产业整体生产力水平升级,提高了肉牛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使吉林省肉牛业新增经济效益36.279亿元,农民增收26.679亿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极其显著。

  此项研究与示范取得的创新点:

  一是分子育种技术研究及熟化应用取得重要突破。进一步研究熟化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技术,培育了草原红牛和延黄牛优异基因群体,并形成制种、供种核心群;优选出基于杂种优势分子预测技术的肉牛轮回杂交模式。

  二是肉牛高效繁殖技术取得新进展。创制了无动物源性新型精液稀释剂、保护剂及新型AI器械;研制出适合于现场操作简便易行的母牛发情和妊娠诊断试纸条;通过种公牛营养调整,使冻精产量达到2.78万剂/头/年。

  三是完善了肉牛精细化饲养技术体系。揭示了肉牛遗传基础与日粮营养水平之间的互作规律,研究示范了不同杂交肉牛的最佳育肥模式。以小区化为载体,分段式营养调控,确定最佳出栏时期。

  四是形成了肉牛常见病快速诊断和净化方案。研制出犊牛腹泻、牛副结核分子诊断方法与快速诊断试剂盒;制定了犊牛腹泻、牛副结核、布氏杆菌病、牛支原体肺炎等四种疾病的防治技术规范和净化方案。

  五是完善了牛肉及骨血深加工体系。开发出系列优质雪花重组肉、血红素铁胶囊、高钙饮料和口服液产品。

 

 

 

 

版权所有: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 技术支持: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联系地址: 吉林省长春市生态大街1363号   邮  编:130033
联系电话:0431-87063030   传  真:86-0431-87063028
ICP备案号: 吉ICP备090035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