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科技信息→农技百科
2023年吉林省春耕生产指南--水稻篇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3-04-28

特别提示

目前正值我省水稻生产春季备耕的高峰期,为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引领作用,实现2023年我省水稻持续增产,确保我省完成千亿斤粮食目标,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针对2023年春季气候特点,结合多年技术创新成果,提出如下指导性建议,供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和广大农民参考。

一、总体原则    

紧抓农时,及时备耕,高效有序安排春耕生产,确保水稻育苗生产安全,培育壮秧,为2023年水稻持续增产作好育苗准备。

二、具体措施      

1. 提早扣棚,抢抓农时

3月上旬,我省普遍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局部地区最高气温达19℃,地温回升速度高于常年。各地区应紧抓农时,提早扣棚,加速提升育苗大棚地温。待苗床化冻15厘米以上时,进行秧田翻耕整地作业,做到精耕细耙,确保达到旱育秧标准。同时开展苗床地调酸、杀菌等技术措施。积极应用深沟高床育苗技术,尤其苗床地势低洼地块,散墒增温效果更为明显。提早配置育苗床土,床土有机质含量应在5%~10%之间。配制床土时要按说明书用量加入调理剂,切勿超量使用,同时要做到混拌均匀;如使用调理剂,切勿再使用其他化学肥料(包括二铵、复合肥等)。床土应提前拌好后盖上塑料薄膜闷1~2天,如pH值高于5.5应进行2次调酸,以确保床土pH值在4.5~5.5之间。

2. 按需选择适宜品种,做好播前处理

选择优质、高产、广适、熟期适宜的水稻品种。播前应做好晒种、选种、芽率测试、浸种、消毒和催芽等播前准备工作。如发芽率不到85%,及时更换稻种。如采用种子包衣消毒,也推荐使用氟啶·戊·杀螟1000倍液浸种7天,对于尖线虫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并且进行催芽处理,这是保证出苗快、出齐苗的关键。

3. 适时播种,计划播种

播种时间要根据气温变化和插秧时间确定,适宜播种时间为插秧前28~32天,且外界平均气温连续三日稳定通过5℃。我省水稻最适宜播种时间为4月中旬。种植规模较大的农户如不能在5天内完成插秧,需进行计划播种,以防治“小老苗”出现,影响产量。播种量根据不同苗盘确定,平盘机插苗100~110克/盘(芽籽)、钵型毯状苗90~100克/盘(芽籽)、抛秧盘每穴3~5粒。播种时,底土厚度1.5厘米以上;覆土0.5厘米左右,不可过厚,不露籽即可。

4. 强化管理,培育壮秧

温度管理。出苗前温度不超过30℃,若温度超过32℃,需通风降温,否则易发生烫种;出苗后至1.5叶温度应在25℃~28℃之间;1.5叶至2.5叶温度在20℃~25℃之间;2.5叶至3.5叶温度在20℃以下,插秧前3天揭膜通风炼苗。温度管理上,一定要坚持宁低勿高的原则。

水分管理。既要突出“旱”,又不能“缺水”,确保培育健壮秧苗。出现早晚叶尖不吐水、午间新叶卷曲、床土表面发白等情况,要马上补水。

养分管理。秧苗2.5叶期应追肥1次,每盘追硫酸铵5克;插秧前3~5天施送嫁肥,每盘硫酸铵5克,施噻虫嗪预防潜叶蝇,喷施微生物菌剂提升秧苗抗逆能力。

5. 苗期病害防控

近年来,我省的恶苗病有越来越重的趋势。种子消毒是防治恶苗病的关键。首先要选效果好的复配消毒药剂,浸种消毒时间按照每天水温相加等于100的原则控制。同时注意育苗盘和苗床地的杀菌消毒工作。药剂浸种可选用咪鲜胺、氰烯菌酯等浸种剂,药剂包衣可选用咯菌腈、种菌唑等包衣剂。科学的苗期管理是防止立枯病、青枯病发生的根本措施。严格控制育秧大棚温、湿度,尽量保持旱育状态促进根系发育,是防控立枯病的有效措施。在秧苗1.5叶期,用恶霉灵+甲霜灵合剂等药剂防治。

6. 整地标准

旱整地,同一地块高度差应小于10厘米,整地深度应在12厘米以上;旱整地后,应灌水泡田3天以上,在土块泡透后进行水整地。耙地的标准是高低差不大于3厘米,不可过细,达到上糊下松的要求即可。使用近年来研发的新型耙浆平地机,可大幅减少稻草、稻根漂浮,整地质量也更高。

7. 适时插秧

首先,应在5月份完成插秧工作,不插6月秧是起码要求。其次,气温稳定通过14℃时插秧,高温有利于快速缓苗、增加低节位分蘖、提高产量。一般我省在5月中旬可达到上述温度要求。最后,插秧密度根据品种、地力条件、秧苗素质推荐9×(5~6)寸。新开盐碱稻区推荐密度9×4寸。

版权所有: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 技术支持: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联系地址: 吉林省长春市生态大街1363号   邮  编:130033
联系电话:0431-87063030   传  真:86-0431-87063028
ICP备案号: 吉ICP备09003510号-4